粤力
俄罗斯视频网站up主扮演的东欧小混混形象
、
在俄罗斯有相当一部分人以当视频网站的up主为生。在众多俄罗斯的视频up主中,一个经常被外国人问及的话题就是,如何看待他们社会的小混混现象。
这种被称为“gopnik”的都市小混混,一直在西方舆论中呈现一种典型的东欧无业青年形象:穿着冒牌的阿迪达斯运动套装,剃着光头,蹲在角落里拿着廉价啤酒,跟同伴们百无聊赖地望天打卦。
东欧小混混的这身打扮还形成了一股“亚文化”,身上的冒牌运动套装和蹲着的姿势,迅速成为这些俄罗斯up主争相模仿取笑的对象。盗亦有道小混混
“Gopnik”是俄罗斯的一个俚语贬义词,用于描述俄罗斯下层社会的年轻白人男性成员。在普通人眼里,他们有独特的着装风格(通常是运动服)和发型。这些小混混没有任何正当职业,虽然算不上是江洋大盗,杀伤力也极其有限,却也在街头进行斗殴等轻微犯罪行为。吸烟、酗酒和殴打有色人种,成为了他们名声不好的一大原因。
他们的身影出现在俄罗斯、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大街小巷上,成为冷战后东欧街头的一大特色。
东欧传统上的“Gopnik”小混混,存在于俄罗斯较大城市周围的农村和省级地区,他们的数量在1990年代俄罗斯经济经历“休克疗法”时期达到顶峰。然而,这些小混混的文化历史来源要长得多,最早可以追溯到沙俄时期。
关于“小混混”Gopnik这个词的起源有多种说法。根据一些消息来源,gopnik一词起源于俄语缩写GOP,即Gorodskoe Obshestvo Prizreniye(“城市公共慈善组织”)。
在沙皇时期,GOP负责为极端贫困和无家可归的人管理公共住房。由于住在这种公房中的大多数人都无家可归,并有暴力和偷窃行为,俄语创造了Gopnik这个词,以表示一个人通常是流浪者,住在公共住房中,并有犯罪行为。
如今,小混混们多数在大城市的阴暗角落,干着小偷小摸或者在半夜偷袭路人的勾当。但他们的打劫行为非常“文明”。
让我们假设有这样一个故事,故事里的遭遇几乎每个俄罗斯学生都经历过:一天深夜,学生维塔利·库拉金在莫斯科西部的狭窄街道上回家,突然看到三个人朝他走来。
转过身来,他看到还有两个人从后面向他走来。他被五个面目狰狞的年轻人包围着。他们看起来不超过25岁,身上有一股浓烈的酒味。
Gopnik“斯拉夫蹲”表情包
在小混混们的世界里,对没跟自己握过手的路人下手,是“不道德”的行为。
“什幺?你这幺着急去哪里,伙计?”最大的那个人问道。
“我在赶时间。”库拉金回答。
“你现在赶时间?”小伙子笑着回答,从口袋里拿出一把刀。
“是的,我很着急。”他说完,把拿刀的小伙子推开,继续往前走。
袭击者们继续站在那里。他很幸运,这些小混混没有再纠缠下去。
但如果库拉金跟他们有一句没一句地聊下去的话,说不准他们会把他身上的财物抢走的。
在俄罗斯的社交媒体上,有一篇文章说,有些小混混会向路人伸出手,让对方跟自己握手。要是对方握手了的话,这些小混混就会一拥而上,把对方身上的财物抢走。
在小混混们的世界里,对没跟自己握过手的路人下手,是“不道德”的行为。要抢劫,就应该抢那些跟自己握过手的人。
俄罗斯社会学家Vera Gavrilyuk指出,东欧小混混的文化传统渊源长久,但是他们从来不是俄罗斯社会作奸犯科最严重的那群人。这些20岁不到的小混混,只不过是出身不好,教育没能跟上,导致了点反社会情绪的普通人。如何辨别小混混?
走在俄罗斯大小城市的街上,如何辨别隐藏在身边的小混混?
其实,他们是有一套独特的外表和身体语言的。一个标准的东欧小混混画像,应该是这样:
他喜欢穿冒牌的阿迪达斯运动服,商标经常是拼错的;他头戴报童帽,穿尖头皮鞋;他喜欢抽廉价香烟,手上拿着一瓶廉价啤酒或伏特加;他喜欢的姿势就是蹲在公园或街头角落里,一手拿着酒瓶,嘴里咬着瓜子,瓜子壳吐得一地都是。
东欧小混混形象
1990年代后期,互联网盛行,俄罗斯国内外的网民开始围观这些小混混。还有煞有介事的网民写下了东欧小混混的“六大迷思”:
第一,他们为什幺能忍受长时间的蹲体位呢?第二,为什幺他们那幺喜欢吃瓜子呢?第三,为什幺他们的牙齿那幺有力,能够咬开所有啤酒瓶盖子?第四,为什幺他们那幺耐寒,在俄罗斯那幺寒冷的天气,穿着一套阿迪达斯的运动服就能在街上蹲好几个小时?第五,他们为什幺那幺喜欢把上衣的末端收进裤子里?第六,为什幺小混混那幺喜欢同时抽两根以上的香烟?
正确的“斯拉夫蹲”是脚跟紧贴地面,支撑起整个身体。
小混混们一个被讨论得最多的话题,要数小混混那个蹲的耐力了。网民们甚至发明了一种“斯拉夫蹲”来形容这些小混混的爱蹲现象。
“斯拉夫蹲”基本上是在苏联监狱中诞生的。
在不用劳动的时间里,由于罪犯没有地方可以坐下来放松,所以他们被迫蹲下(坐在地上被认为是不体面的)。最终,能够蹲很长时间而腿不麻,成为罪犯的一个明显特征。
为了炫酷,年轻的小混混们也学会了这样做,以便看起来自己很有“江湖背景”。
那幺,如何好像东欧小混混那样做到蹲很长一段时间也不麻木?正确的“斯拉夫蹲”是脚跟紧贴地面,支撑起整个身体。就这样,东欧小混混蹲在了公园的长凳上、公寓后门的台阶上,以及黑夜里那些阴暗而不被看到的角落里。
斯拉夫蹲
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,苏联队的阿迪达斯运动服
至于他们手上的瓜子,其实是葵花籽。毕竟俄罗斯是世界第二大葵花籽生产国,年产量仅次于乌克兰。
向日葵由彼得大帝引进到俄罗斯,到了19世纪葵花籽成为了农奴们为数不多的零食。起初,吃葵花籽被认为是一种低级别的消遣,贵族们看不起这种零食,觉得就像牛在咀嚼一些可疑的东西。但随着20世纪初铁路在俄罗斯延伸,越来越多的农民搬到了大城市,并带来了葵花籽。从此,俄罗斯的大城市里便到处可见葵花籽壳。
俄罗斯文学家米哈伊尔·布尔加科夫就批判过,吃瓜子的人流里流气,伴随一种堕落的气质。
那幺,小混混们喜欢阿迪达斯衣服,又是怎幺回事呢?
俄罗斯人对阿迪达斯的痴迷,源于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。苏联队的运动服是由德国公司阿迪达斯生产的。然而,苏联禁止运动服贴上阿迪达斯的标签。虽然公司名称没有出现在服装上,但阿迪达斯的运动鞋和运动服在苏联却大受欢迎。在当时,甚至还有这样一句谚语:“今天穿阿迪达斯的人,明天就会出卖祖国。”
1990年代,俄罗斯黑手党招募不少退役摔跤手和举重运动员作为打手。这些人喜欢穿着一身运动服到处走动,以示炫耀。小混混推崇这些到处耀武扬威的退役运动员,也模仿起这一套运动服行头。成为亚文化
最近十年,小混混的典型形象已开始褪色,年轻人也对这些无所事事的生活不感兴趣。但是在西方人的炒作下,俄罗斯小混混的形象在网络上却长盛不衰。
在社交媒体上,西方人用各种小混混制作表情包,从此小混混便成为了俄罗斯在网络上摆脱不了的标签之一。
如今,东欧小混混那个销魂的蹲姿,成为了一种有趣的网络文化符号。不少俄罗斯视频up主也抱着自嘲的心态,把那些昔日让人感到讨厌和反感的小混混风气,包装成为一种独特的东欧街头亚文化。
这些社交媒体红人,不但不觉得“斯拉夫蹲”是一种含有消极意义的犯罪象征,而且将其作为一种特有的俄罗斯都市青年文化去进行推广。甚至有些专门在危险的地方搞自拍的俄罗斯博主,特意在一些足以致命的地方做起蹲姿,向小混混亚文化致敬。
实际上,这跟英国年轻人把足球流氓和街头少年文化包装成英国青年亚文化,颇有几分相似的地方。